|
楼主 |
发表于 2018-7-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贼王910话考据(2018年7月6日更新)
整理by TalkOP和之国考据专群众坛友,出处-TalkOP海道-海贼王论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一、浮世绘考据
本话有不少场景背后都带有日本经典浮世绘作品的痕迹。
浮世绘是日本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戏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1.神奈川冲浪里
图1
图2
《神奈川冲浪里》是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著名木版画,于1832年出版,是《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它描述巨浪威胁神奈川冲(神奈川外海)的船只,与该系列的其它作品一样,以富士山为背景。图中描绘的惊涛巨浪掀卷着渔船,船工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抗争的图像,远景是富士山。这幅作品是北斋最有名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日本美术作品之一。也被记述为《神奈川冲波里》
注:读作神奈川冲 浪里。冲即沖合,意指远离陆地的海域;浪里指涌浪的内侧。
2.鲤鱼与瀑布
图3
(1)鲤登瀑布
在日本,鲤登瀑布也是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形象,寓意立身出世(图4)
图4 葛飾北斎 作 長大判花鳥図 滝に鯉
这个典故来自中国的“鲤鱼跃龙门后成为龙”,在日本也同样成为吉祥的图像,常常用于祈祷出人头地、人生成功。
此外漫画中的瀑布纹理疑似参考了北斋的下野黒髪山きりふりの滝(图5)
图5 葛飾北斎 作 下野黒髪山きりふりの滝
(2)鲤鱼旗
鲤鱼旗,在日本称之为鯉幟(こいのぼり)。
鲤鱼旗原本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武士家族,在端午(即农历五月五日)梅雨时期中的雨天,由希望生男孩的家庭在家门庭前用纸、布等描绘鲤鱼的图案,使之随风飘动,模仿鲤鱼游动的的风幡。也称为“皐幟”。到了江户中期,以庶民的“鲤登瀑布”图案为灵感,又开发出了“鲤帜”,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鲤鱼旗,当时旗子上的鲤鱼一般以真鲤为原型(图6)。明治维新改用格利高里历(现代公历)后,鲤鱼旗大多展示到阳历5月5日(日本男孩节,由端午节演变而来),作为夏天将来的象征。所描绘的鲤鱼中增加绯鲤(红鲤)在内的锦鲤,乃至各种色彩(图7)。
图6 歌川広重 作 名所江戸百景
图7 现代鲤鱼旗
因为路飞的生日恰好就是5月5日(图8),和之国的入口是鲤登瀑布,似乎也暗示着路飞会更上一层楼。顺带一提的是明治维新前每年三月初三,现3月3日为日本的女孩节(雏祭り/ひなまつり)
图8
3.葛饰北斋
因为考据映射的浮世绘作品很多都是葛饰北斋的作品,这里引用维基条目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浮世绘发展史后期重要的画家。
葛饰北斋(图9)( 日语:葛飾 北斎/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Katsushika Hokusai 1760年10月31日-1849年5月10日),本名中岛时太郎,1760年生于江户(现东京),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浮世绘师,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他14岁学习雕版印刷,18岁向另一位浮世绘师胜川春章学画,开始了自己漫长且多产的绘画生涯。1826年,为了配合当时的日本内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因为个人对富士山的情有独钟,北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样貌为题材,创作了系列风景画《富岳三十六景》,并凭此名声远扬。该系列中以《凯风快晴》和《神奈川沖浪里》最为知名。女儿葛饰应为同样是知名画家。
图9 葛飾北斎 作 自画像
4、萨摩坊浦双剑石(7月7日更新!)
本话此处场景的原型是日本著名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亦作安藤广重)所做的《六十余州名所图会》之《萨摩坊浦双剑石》
萨摩国,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西海道,又称萨州,地处日本的西南门户,可以算是日本的入口。和本话路飞众进入和之国可以说是相对应。
双剑石实景如图。
二、妖怪
1、狛犬
图10
图11
狛犬(こまいぬ)是种非现实世界的动物,为守护神明的“差使”,外观看起来像狮子或是狗犬。
一种看法认为日本的狛犬起源于印度,与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后经朝鲜传入日本;另一说法认为中国之石狮传入朝鲜以为狗,再传入日本成似狮似犬之形;目前还有一种不主流的看法,认为其是否和希腊神话的地狱犬及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有关,略过不提。
在神社和寺院的入口或本殿前,会左右放置2头狛犬像,通常会面对面放置。一般来说,以面向狛犬的方向,右边的狛犬嘴巴是张着的,左边的则为闭着。张着嘴巴的称为“阿形(あぎょう)”,闭着嘴的为“吽形(うんぎょう)”。与中国之哼(闭嘴)哈(张嘴)相同(图12)。
图12 严岛神社 狛犬
需要指出的是,在日本因神社供奉神祇不同,亦有不同的神兽,普遍冠上“狛”(こま)字表示,如“狛狐”、“狛虎”等,其造型亦为一张口、一闭口,常见的有:
狛狐:在日本将狐狸视为“稻荷神”之差使,故日本的稻荷神社几乎以狐狸代替(图13)
图13 伏见稻荷大社 狛狐
狛虎:老虎为毗沙门天之神使(图14)。
图14 京都鞍马寺 狛虎
狛鹿:鹿为春日大社之神使(图15)。
图15 京都大原野神社 狛鹿
狛猫:生善院(别名猫寺)之神使(图16)。
图16 金刀比羅神社 狛猫
狛猪:猪为摩利支天之神使(图17)(在日本汉字“猪”特指野猪,家猪用字为“豚”)。
图17 京都護王神社 狛猪
狛鲶:鲶鱼为大森神社之神使(图18)
图18 福冈大森神社 狛鲶
狛蛇:蛇为辨財天(弁财天)之神使(图19)
图19 栃木县白蛇辨財天 狛蛇
其他尚有“狛牛”、“狛免”、“狛鼠”、“狛鹰”等其他动物之狛犬。可以看出的是漫画中的狛犬不仅参考了狛犬的基本特征,还采用了狛猪的鼻子,算是尾田的二次创作。
2、妖怪狒狒
图20
狒狒,又叫做比比(日文ひひ),日语中的狒狒不是指现实中的动物狒狒,而是特指日本古代传说中的妖怪狒狒(图21)。
图21 鳥山石燕 作 今昔画図続百鬼 狒々
狒狒是猴子的变大型,而且是活了1000年以上的猴子变成的。已知资料大多说是猴子年老时变成的妖怪。身体有毛茸茸的长毛覆盖着,自然下垂。力气很大,看到人、兽会袭击并捕食。很好色,会抓人类的女性到山上去,尤好处女,会把对方搞到怀孕。
妖怪狒狒另一特征是遇到人会笑。牠的名字由来便是取自笑声之故。(按:ひひ,音hihi,写成中文音近嘻嘻。)柳田国男《妖怪谈义》中提到,狒狒的嘴唇又大又长,笑起来时,上唇甚至可以盖住眼睛。也因为这个缘故,柳田指出,当狒狒大笑,眼睛被遮住时,以尖锥状物刺入狒狒的额头,就能比较容易地抓到它。
这种妖怪源自中国《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所描写的枭阳(图22):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左手操管;善食人,大口,其初得人喜笑,则唇上覆额,移时而后食之。人因为筒贯于臂上待执人,人即抽手从筒中出,凿其唇于额而得擒之——南朝梁萧统《文选吴都赋》 刘逵注引《异物志》。
此外《和汉三才图会》中提到,狒狒原本住在西南夷(现中国的西南部),《本草纲目》亦引用,狒狒身长大概一丈,全身被黑色的毛发覆盖,会袭击人并食之,能说人话,亦知人生死,毛发亦是某种原料。
图22
此外关于狒狒还有著名的岩见重太郎(即薄田兼相)退治狒狒的故事(图23)
图23 歌川芳年 作 岩見重太郎狒々(ひひ)退治の図
京都大觉寺OP画展故事中提到的鵺(图24):猿面虎足、狮身蛇尾,说不定尾田也参考了其造型
图24
顺便提下本话这只狒狒的面容酷似日本经典鬼怪-般若
延伸一下,之前索隆在鹰眼所在岛克拉伊咖那岛遇到的狒狒(图25),面容是参考了现实动物山魈(图26)
图25
图26
3、章鱼
这个头带钵卷(上一话考据有提到钵卷,请参阅)的章鱼的出处不可考。在近代以前的江户幕府时期已经有类似形象的浮世绘出现(图27、28)
图27 歌川貞秀 作 蛸踊り
图28 歌川国芳 作 流行蛸のあそび
若联系章鱼和宝船的关系有可以追溯到日本怪物石距。石距,又名石鮔(てながだこ),据传为蛇入海而变(图29)。在现代手游阴阳师里也专门有这样一个妖怪。
图29 寺島良安 編 和漢三才図会
此外在日本北海道原住民阿依努族中也流传着章鱼妖怪(图30)的记载,成之为アッコロカムイ(at kor kamuy,汉字表记大章魚),其原型应该是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大王乌贼。
图30 安藤徳兵衛 作 大日本物産図会
最后,章鱼“喊咿~~哟~~,然后敲鼓”(图31),是歌舞伎的一个表现方式,那个叫声日文叫做 掛け声,直译过来就是吆喝,很普通的一个名字,一般吆喝完会嘭ー嘭嘭的敲几下鼓,这个声音叫小鼓,吆喝是为了表示演出开始的信号,敲鼓是为了给出节奏。做这个吆喝的人职业叫出囃子,是伴奏四人帮,负责大鼓,小鼓,尺八,能管演奏。掛け声除了歌舞伎,能乐也有,不过由于能乐历史更早,有可能是歌舞伎借鉴过来的(摘自知乎答主忘川的考据https://www.zhihu.com/people/wang-chuan-91-70)
图31
歌舞伎视频 《二人三番叟》野村万斋&市川染五郎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064098 (14分47秒开始)
三、风貌
这一话中出要体现的风貌除了上文提到的瀑布外,就是路飞和船所在的海岸边(图32)形似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中对蓬莱山、蓬莱岛的描述。
图32
图33 横山大観 作 蓬莱山
联系之前所述萨摩双峰石所在地点:九州岛-鹿儿岛县-指宿·南萨区域-南萨摩市,以及之前漫画所提到的和之国锁国历史,可以推测路飞所在地应为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即黑船事件中,美国舰队所侵犯的地方)
四、美食
未完待续!!911话考据待回帖更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